首页

优美之家unhom

时间:2025-05-29 20:38:48 作者:“五洲四海 文明互鉴——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暨中央民族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成立大会在校召开 浏览量:14651

  5月24日,“五洲四海 文明互鉴——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暨中央民族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成立大会在海淀校区知行堂召开。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二级巡视员席茹,国家民委教育司副司长王学荣,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查显友,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强世功等出席大会,并共同为中央民族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欧亚非事务部主任王哲,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雄军等参加大会。

  查显友指出,中央民族大学成立区域国别研究院,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号召的战略举措。进入新时代,学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区域国别研究院要进一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始终以服务党的民族工作、服务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己任,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周边国家及地区民族共同体的文明互鉴,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与全球视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体系。

  席茹在讲话中对中央民族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她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周边工作,教育部高度重视与周边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中央民族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成立区域国别研究院,为促进周边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发挥积极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中央民族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聚焦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重要问题,做好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文化传播等工作,为我国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提升国际话语权做贡献。

  强世功介绍了中央民族大学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历程与建设情况。他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区域国别学学科的定位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框架下,重点关注周边命运共同体,研究议题是“地缘、边疆与民族”“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语言、历史文化与宗教”“经济社会互动”。他表示,当前区域国别研究应有大国立场,需要全球视野、多重主体,对知识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并倡议大家共同参与区域国别学建设,为推动全球文明共融发展、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汇聚智慧与力量。

  成立大会开幕式由王雄军主持。





  成立大会后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首创院长钱乘旦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欣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国别区域研究院首席专家邱运华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教授作主旨发言。自由讨论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刘小枫教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章永乐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研究院院长游斌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祁进玉教授作了交流发言。(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一场关于“思想”的学习与探讨——2024民进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培训班侧记

在职业生涯的低谷期,丁俊晖所要面对的除了自己内心的迷茫,亦有众多来自外界的或关切或猜疑的目光。他的好友、著名球手奥沙利文曾评价,“他(丁俊晖)显然和刚成为职业球员时一样,与他温顺的外貌相比较,他其实是一个容易受到情绪影响的人”。在英国谢菲尔德,丁俊晖拥有一家以他名字命名的斯诺克学院,也有观点指出,管理和经营该学院会分散他的比赛精力。

湖南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湘北、湘中局地将出现暴雨到大暴雨

日前,广州2024年一季度重大项目正式动工,包括产业建设、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城市更新等共有319项,总投资超3200亿元。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部署做好寒潮雨雪天气应对工作

7月25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正式发布,为长三角未来发展重点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纵深推进。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前两轮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完成率均在90%以上。从“硬联通”到“软联通”,从项目协同到制度创新,从项目显示度到民生感受度,长三角一体化不断走深走实,彰显了区域协调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国际最新报告: 开放数据几近成为全球公认和支持学术产出标准

法院认为,被告人李东的行为构成受贿罪,受贿数额特别巨大,应依法惩处。鉴于李东部分受贿犯罪系未遂,归案后如实供述全部罪行,认罪悔罪,积极退赃,涉案赃款赃物已全部追缴到案,具有法定、酌定从轻情节,依法可以对其从轻处罚。法庭遂作出上述判决。

围绕“珍爱鸟类,绿美广东”主题,活动现场开展广州机关党员志愿者动保卫士服务队队旗传递、鸟类摄影作品展、野生动物标本展示、科普游戏、“趣观鸟”导赏、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启动“身边的鸟类”随手拍等活动,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增强公众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